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,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“雙碳"目標的必然要求。近年來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發改委")作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能源政策制定的核心部門,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,為能源管理智能化、精細化、綠色化發展指明了方向。而安科瑞的企業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(以下簡稱“智慧能源系統")在功能設計和技術架構上高度契合政策導向,為園區低碳化改造提供了可落地的技術支撐。
一、政策要求:
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,科學配置儲能,發展綠電直連與新能源就近接入,探索氫電耦合模式。
建立用能管理制度,淘汰落后設備,建設極*能效工廠。
建設覆蓋主要用能企業的能碳管理平臺,支撐負荷預測、多能協同與資源循環利用。
優化電力、熱力等基礎設施,推動新建建筑近零能耗化。
加強綠色技術應用,打造低碳技術示范場景。
探索多主體參與模式,優化審批與要素保障。
二、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政策響應
2.1 支撐園區用能結構轉型
(1)多能協同監控
平臺集成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等能源子系統,實時監測發電效率、儲能充放電狀態及綠電消納比例,為園區可再生能源優化配置提供數據基礎。
支持“源-網-荷-儲"一體化策略控制,如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計劃以匹配光伏出力波動,提升綠電就地消納能力。
(2)綠電交易與碳核算輔助
電能統計模塊可精確追蹤綠電使用量,生成分時段用電報告(尖峰平谷),為參與綠證交易提供數據憑證。
能耗分析功能結合碳排放因子,自動折算用能碳足跡,輔助園區制定綠電采購與碳抵消策略。
2.2 賦能節能降碳與能效提升
(1)能效診斷與優化
電力監控模塊實時監測變壓器負載率、線路損耗、功率因數等參數,識別高耗能回路;結合最大需量分析功能,預警過載風險并輔助容量規劃。
能耗同比/環比分析工具,定位能效異常環節,為設備更新(如無功補償柜升級)提供決策依據。
(2)電氣安全與預防性維護
電氣安全模塊通過漏電監測、線纜溫度感知、接點測溫等功能,預防因設備老化引發的火災風險,減少非計劃停機能耗損失。
設備檔案管理結合保養周期提醒,推動高耗能設備有序替換,響應政策“淘汰落后工藝設備"要求。
2.3 強化能碳管理能力
(1)全域數據整合與可視化
平臺集成電力、環境、設備運行數據,通過“能流大屏"“組網拓撲圖"直觀展示能源流向、碳排放熱力圖及減排成效,滿足政策“用能負荷監控與調配"需求。
能耗分析模塊支持按區域、分項、部門統計能耗,識別循環利用潛力(如余熱回收)。
(2)智能策略與需求響應
支持定制削峰填谷、需量控制、動態擴容等策略,降低園區高峰負荷與電費支出。
通過負荷預測與源網荷儲協同,為園區以“虛擬電廠"形式參與電力市場提供技術基礎。
2.4 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
環境監測聯動:實時采集配電室溫濕度、水浸、煙感數據,聯動空調與通風系統,降低輔助設施能耗。
建筑能效管理:對接樓宇自控系統,監測照明、空調分項能耗,輔助超低能耗建筑運行優化。
2.5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
(1)電能質量治理:
APView500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分析諧波、電壓暫降等問題,保障新能源并網穩定性;
結合SVG/APF治理設備數據,生成治理報告,提升供電可靠性。
(2)邊緣計算應用:
通信管理機(ANet系列)支持本地策略執行(如儲能充放電控制),減少云端依賴,提升響應速度。
2.6響應體制機制創新要求
(1)多主體協同支撐
平臺開放OPC、MQTT等接口,支持與電網調度系統、第三方碳管理平臺數據互通,便于發電企業、能源服務商參與園區運營。
(2)標準化與快速部署
模塊化架構(如網關擴展、儲能監測子模塊)適應園區分期改造需求,降低初期投入;
提供設備二維碼、運維工單等工具,簡化設備管理流程,響應“一個窗口審批"的便捷性導向。
三、結語
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通過多能協同監控、能效診斷優化、全域碳管理三大核心能力,系統響應了零碳園區政策在能源轉型、節能降碳、技術應用和機制創新等方面的要求。其技術設計緊扣政策提出的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"“能碳管理平臺建設"“多主體協同"等關鍵任務,為園區提供了從數據監測到智能決策的閉環工具。
掃一掃 更多精彩
微信二維碼
手機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