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在全球能源轉型與“雙碳”目標推動下,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用能挑戰。一方面,電價機制改革、需量電費壓力持續增加企業用能成本;另一方面,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帶來的波動性、間歇性,以及多類型負荷的復雜耦合,對供電可靠性與能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尤其在我國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背景下,微電網作為分布式能源高效集成與就地消納的重要形態,已成為工業園區、商業樓宇、交通樞紐等場景實現能源低碳化、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路徑。
然而,企業在微電網建設與運營中仍普遍面臨諸多現實困境:光伏、儲能、充電樁等多源設備協議各異,難以實現統一接入與協同控制;能源數據分散形成“孤島”,缺乏全局可視與智能分析能力;運行策略依賴人工經驗,無法響應動態電價與市場交易機會;碳排放在線監測手段缺失,難以滿足政府監管與綠色認證要求。這些痛點嚴重制約了企業微電網的經濟效益與低碳價值。
1、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臺
1.1 平臺架構與功能設計
該平臺采用分層分布式架構,包括設備層、接入層、網絡層、平臺層和應用層,支持多協議兼容與多系統集成。
(1)設備層與接入層
設備層涵蓋光伏組件、儲能系統(BMS/PCS/EMS)、風機、充電樁、智能儀表等終端設備。接入層通過通信管理機、協同控制器、串口服務器等設備,實現數據的采集與初步處理。
(2)平臺層與網絡層
平臺層提供設備管理、用戶管理、通信管理、計算服務等核心支持,具備良好的擴展性與兼容性。網絡層支持互聯網、局域網、4G等多種通信方式,保障數據高效傳輸。
(3)應用層功能模塊
能源監控與可視化:通過2.5D數字孿生技術,實時展示“源-網-荷-儲”運行狀態,支持多維度數據分析與告警管理。
光伏與儲能管理:實現發電預測、故障診斷、防逆流控制、儲能充放電策略優化等功能。
充電樁有序充電:支持云端、邊端、終端三級控制策略,實現負荷均衡與電價響應。
負荷與需求響應:通過AI算法進行負荷預測與動態調度,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與虛擬電廠聚合。
碳排放管理:集成碳計量電表,建立企業碳排放統計模型,實現碳足跡追蹤與減排分析。
電能質量與安全治理:具備諧波治理、無功補償、電氣火災預警、限流保護等功能,提升系統安全性與可靠性。
硬件產品:
2、功能特點
多能互補與協同控制:支持光、儲、充、風等多能源接入與優化調度,提升能源自給率與消納能力。
AI賦能與智能預測:基于歷史數據與天氣信息,實現負荷、發電、能耗的短期與中長期預測,輔助決策制定。
虛擬電廠與市場參與:通過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交易、需求響應等服務,提升微電網經濟性與靈活性。
碳管理與綠色發展:集成碳計量與統計分析功能,助力企業實現碳足跡管理與減排目標。
安全與可靠性保障:具備全面的電氣安全監控、故障預警與快速保護功能,保障系統穩定運行。
AEM系列碳計量電表:集成電力參數測量和電能計量,具備碳排放計量功能,實時顯示累計碳排放量數據。
建立企業碳排放統計模型,并確定數據來源和采集方式,依照標準設置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數;
通過能源計量表計、手工錄入等方式采集碳排放統計涉及的各類數據,采集的數據包括煤/電/水/天然氣/汽油/柴油/蒸汽等能源消耗數據、余熱/余壓/CO2等能源回收數據、可再生能源并網電量、能源初期購入/能源期末庫存/能源賬單等外購能源消耗數據;
碳排放統計,碳排放看板,展示碳排放總量、碳排放強度、單位面積碳排放量、人均碳排放量;
3、項目案例—山東某集團微電網管理平臺
3.1 項目概況
山東某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。主營:新興能源技術研發;合同能源管理;智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銷售;工程管理服務;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;發電技術服務;風力發電技術服務;電力行業高效節能技術研發;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。
3.2 技術方案
每個站點就地配置ANET網關、協調控制器(或Acrel-2000MG),可接入微電網各組成單元,通過內置自適應協同控制算法,包括防逆流、峰谷套利、需量控制及其不同控制策略組合等,實現光儲充站點能源的監測、分析、智能控制等功能。ANET網關通過4G將數據可上傳EMS3.0平臺,形成“云-邊-端”的三層架構。
3.3 平臺功能
掃一掃 更多精彩
微信二維碼
手機瀏覽